本站真誠介紹香港這個「東方之珠」和「亞洲國際都會」

亚洲国际都会 asiasworldcity

当前位置: 主页 > 百科知識 > 百科知識1 >

外國人在日本旅遊容易遭遇的文化沖突

(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文内容:

隨著赴日旅遊的外國遊客數屢屢走高,如何接觸日本文化、遵守當地傳統習俗成了外國人的必修課。今天總結的這幾點,是外國人在日本經常遭遇到的文化沖突,了解並遵守當地習慣,或許能為赴日旅遊加分。4是不吉利的數字西歐國家視“13”為不吉利的數字,有些酒店和大樓幹脆不設13層。在日本,“4”容易讓人聯想到日語中的“死”,給它披上不吉利的面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同樣,與日本人打交道送禮盡量避免與“4”有關的禮物。此外,“49”這個數字也不怎麼受歡迎,容易讓日本人聯想到“到死還是過著辛苦的生活”,因為“9”的發音與“苦”的日語發音接近。在日本,被邀請去誰的家裏時,對主人備上一份禮物帶過去,這是日本習以為常的習慣。所以,當你客居日本,日本友人帶著禮物前來看你,就不要見怪了,也不要推辭了。在公共場合擤鼻涕或摳鼻孔是缺教養沒禮貌的在日本,要是在人多的公共場合擤鼻涕或者摳鼻孔是缺乏教養的表現,不僅失禮還讓在場的人“難受惡心”。要想擤鼻涕,請到比較隱蔽的場合。萬一遇到眼看鼻涕要橫流不得不拭擦的時候,那也盡量不要出聲。不可自己為自己斟酒倒茶飯局上,很多國家都有自斟自飲的習慣,喝光了給自己滿上,在我們看來是尋常不過的事情了。但是,在日本,這點不可行,不可為自己斟酒倒茶。因為互相倒已經成了習慣,你的杯子空了,別人會為你倒。當然,你看到別人杯子空了,主動為別人倒上,這樣,一個飯桌上的斟酒倒茶良性循環就這樣形成了。在日本,吃面的時候發出大聲是不會被視為不好的行為的。相反,吃面的聲音越大,是證明你在享受面條。如果不發聲,則可能誤解你嫌面條不好吃。此外,端在你面前是一碗剛出鍋的熱氣騰騰的拉面,大聲吸面條有助於面條降溫,不會燙傷你的嘴。不過,雖說發出聲音是允許的,但還是不要打嗝啊。付小費也是失禮行為日本沒有付小費的習慣。這一點,歐洲遊客可能要特別註意。那些原本處於善意的遊客給日本服務員小費的行為,反而會傷害他們的面子。遊客不知這個習慣付了小費,很有可能被對方追上來還給你。如果硬要表示下你的感謝之情,可以準備一些小禮物。邊走邊吃東西,是“不像樣”邊走邊吃東西,在其他國家可能是常見的光景,但在日本不行,這種行為被視為“不像樣”。在日本乘坐地鐵、列車,要是旁若無人地吃東西,會遭到白眼的,認為這人沒教養。但也有極其個別的例外,那就是邊走邊吃冰淇淋,不過還是最好限於小孩子吧。“Pusher”,車站專門負責推人的職業高峰期,日本的車站尤其是大城市的地鐵站,遊客會看到身穿制服手袋白手套的“推人職員”,將乘客推上擠得密不透風的車廂。如果遇到他們推你,不要見怪,這是他們的職業。在電車裏枕著陌生人的肩膀入睡日本人的通勤時間和工作時間都很長,很多人會在電車裏睡著,其中不乏將頭枕在旁邊陌生人的肩膀上睡著的人,這可不能見怪,在日本社會是被容許的一種行為。這種行為,雖然每個人都會有一把判斷尺度的尺子,但被靠的一方大都會采取忍耐默許的態度,容許旁人做依靠。這已經成了大家都接受的社會習慣。廁所也有拖鞋習慣進屋就脫鞋的日本,就連在餐館、寺院、博物館等地方都會備有脫鞋。近乎“苛求”的是,脫了鞋進了屋以後,上廁所還得換廁所專用的脫鞋。要是做客日本友人家裏,可前往要記住這個。


(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
---------------------------------
本网站以及域名有仲裁协议(arbitration agreement)。

依据《伯尔尼公约》、香港、中国内地的法律规定,本站对部分文章享有对应的版权。

本站真诚介绍香港这个「东方之珠」和「亚洲国际都会」,香港和「东方之珠」和「亚洲国际都会」是本站的业务地点名称。

本网站是"非商业"(non-commercial),没有涉及商业利益或竞争。


2025-Apr-08 04:50pm (UTC +8)
栏目列表